首页 资讯 正文

太原:居民当“管家” 小区焕新颜

体育正文 257 0

太原:居民当“管家” 小区焕新颜

太原:居民当“管家” 小区焕新颜

玉园翠景小区环境(huánjìng)整洁 海唐居业100城小区的睦邻议事厅内,居民休闲娱乐(yúlè)。 小区环境好不好,与物业(wùyè)的关系较大。有些老旧无物业小区通过成立(chénglì)业委会、物管会等方式,居民自己管理家园,不仅为小区释放出了新活力,也点燃了大家(dàjiā)的主人翁热情。记者走进(zǒujìn)小区,感受居民自治带来的变化。 “老王,杂物可不能(bùnéng)堆在这里,多碍事,还不美观。”玉园(yùyuán)翠景小区内(qūnèi),72岁的陈大爷出门时,见邻居将一摞纸箱放在了拐角处,赶忙提醒挪走。 小区建于2000年,共有4栋楼、144户居民,是一处老旧小区。前些年,在(zài)兴华街道和永乐苑社区引导下,小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(wěiyuánhuì),居民真正融入到了社区治理(zhìlǐ)中,逐步实现了共建、共治、共享的基层(jīcéng)治理格局。 永乐(yǒnglè)苑社区书记郭丽萍介绍:“小区党员多,不仅有业委会,还成立了楼院(lóuyuàn)党小组,每个楼有一个党小组,每个单元有一个党员代表。”党员们配合业委会,清理楼道(lóudào)杂物,参与环境整治,协调(xiétiáo)邻里矛盾,共同参与小区建设。在他们(tāmen)的影响下,越来越多的人从“旁观者”转变为“参与者”。 这两年,业委会自筹资金,先后安装了车辆出入系统、监控系统、汽车充电(chōngdiàn)桩、楼道电梯,小区的(de)环境越来越好。“我对小区的环境很满意,住得也舒心,这里面有业委会的一份功劳(gōngláo)。”赵大爷笑着说。 “多亏物管会张罗,楼里楼外,更美了。”居民陆女士,眼瞅着身边的环境一天天(yītiāntiān)在变:楼道墙面(qiángmiàn)被粉刷一新,公共区域堆放的杂物(záwù)被清理干净,全楼竖井的垃圾不见了,小区大院破损的地砖换掉了…… 海唐居业100城小区建成于2009年(nián),有(yǒu)2栋楼、320户居民,是商住型小区。在和泽苑社区牵头下,小区成立了物业管理委员会,从此(cóngcǐ)大小事都有人管。 为了促进邻里和谐,社区和物管会(guǎnhuì)把闲置房间收拾出来,打造了睦邻议事厅(yìshìtīng)、四喜帮帮站。在睦邻议事厅,邻里有啥(shá)矛盾(máodùn),来这里现场调解,基本都能解决。住在4层的杜女士,孩子淘气,经常晚上在家里跑跳,吵到3层的王大娘,双方发生纠纷。来到议事厅,经过物管会开导,很快(hěnkuài)重归于好。 物管会(wùguǎnhuì)在楼道设立了“工具柜”,螺丝刀、灯泡、水管零件等(děng)啥也有,居民可随时取用。类似的实事,物管会办了一件又一件,小区环境一天(yītiān)比一天好,邻里关系也越来越融洽。 院里安装了(le)健身器材,修缮了停车棚,实现(shíxiàn)了监控设备无死角,住在这里挺踏实…… 兴龙苑小区建成(jiànchéng)于2004年(nián),外来人口居多,这几年的环境变化很大。对此,居民王大爷由衷点赞(diǎnzàn):“业委会干得真不错,大家都心服口服。” “卫生脏乱差、设施维修跟不上、小广告随意张贴、路面破损严重等问题,曾是居民们的‘心头病’。”和平苑社区网格员(yuán)苏丽荣介绍,自从有了(le)业主委员会,各类乱象得到改善。比如,犄角旮旯的垃圾(lājī)被清理干净(gānjìng),31个单元门换成了新的。 另外,业委会组织有(yǒu)专长的居民,成立了“能工巧匠”维修组,义务帮大伙维护楼道电线、管道,还帮忙缝补衣服(yīfú)、被子。 业委会的(de)付出,得到了居民的认可和回应,越来越多(duō)的人从自身做起,自觉维护小区公共卫生。 还有一些类似的小区,在社区的引领下,因地制宜、自管自治、提档升级,实现(shíxiàn)了(le)环境面貌的焕新。这样的新变化,不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,也为构建幸福美好(xìngfúměihǎo)的社区环境奠定了基础。 记者 李涛 文/摄(shè) 太原晚报
太原:居民当“管家” 小区焕新颜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